分宜縣是全國第三批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綠化造林”百佳縣,全國生態林業建設先進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夏布之鄉”,江西省第一個科技興農示范縣,全省優質稻發展重點縣。特色農業和綠色農業得到長足發展,現已建成了苧麻、香椿、五元雜交種豬、苗木、優質稻等十大農業示范基地。農業產業化步伐進一步加快,雙林夏布集團、科農種豬有限公司、含嶺食品有限公司等20余個龍頭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
一、夏布簡介
夏布是一種將天然苧麻纖維通過手工紡織加工而成的平紋布。苧麻纖維細長,質輕,強力大,光澤好,其構造中的空隙大,透氣性好,傳熱快,吸水多而散濕快,是天然纖維之王,有“中國草”之美稱。這些特性使其制作的布料牢實耐用、挺括滑爽、透氣排汗,其天然抗菌的優越性、自然獨特的肌理效果、地域民族的風格特征是別的纖維無法比擬的。在民間時期用于農民制衣服,褲子及蚊帳使用,現在廣泛應用于高檔的服裝、床上用品、褥墊、墻布、門簾、工藝美術品面料。
二、歷史淵源
早在1915年雙林夏布就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97年經分宜縣農業局申報,國家授予分宜縣為全國唯一“中國夏布之鄉”稱號,在2010年雙林夏布技藝又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雙林夏布制作技藝代表中國古老苧麻制造技藝的重要見證?!对娊洝罚骸皷|門之地,可以漚苧?!闭f明周代已經以自然發酵方法加工麻料。唐代時,夏布既剛又柔、色澤誘人,“嫩白勻凈,通行四方,商賈幅輳”,被列為貢品。分宜雙林夏布制作技藝,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唐宋時期,就開始向朝廷進貢精制夏布。宋時袁州知府劉克莊在進貢《表》稱“袁郡之邑,向進苧布,今俱歸分宜督辦”。
明崇楨年間,科學家宋應星(奉新人)在任分宜教諭時期,對種麻織布進行實地考察,在其名著《天工開物》中就有“腰機”和“夏布”兩章,圖文并茂,真實地闡述當時分宜織布情況。而中國國家博物館至今還珍藏著當年乾隆下江南時從雙林調走的一匹夏布。
三、地理環境
雙林夏布主要以苧麻為原料,苧麻一年可以收獲三次即春麻、夏麻和冬麻,其中春麻質量最好。分宜縣雙林鎮四面山脈環抱,中部山坡連綿,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壤肥沃,為夏布原料苧麻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目前,優質苧麻種植面積666.67公頃,全鎮每家每戶都保留夏布制作的工具,80%以上農戶從事夏布和與之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農民純收入49%來自夏布生產,年產夏布60萬匹。苧麻的種植生產,作為農民的副業生產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生產夏布成為廣大農民增收的一條途徑。
四、制作工具
夏布制作工具繁多,工序復雜,品種多樣。
原料制作工具主要有刮麻具、刮漿板、紡磚、繞線架、結紗釘桿、料缸、扒頭。
夏布制作工具主要有碗、紗籃、績紗布、小竹管、扣針(竹制薄片)、石磨、米漿、刷布:梳扣、刷把、漿桶、刷機、刷凳、拖把、油浸竹片、羊角(木頭做十字架)、織布機、梭子、腰皮。
五、制作工序
分宜雙林夏布制作技藝歷史悠久,而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首先要將苧麻制作成紗而后經過上漿、穿扣、刷布、再在木制機上織成布匹成品。制作過程經過多道工序,主要包括:
1、打麻:將田間的苧麻削去青皮;
2、績紗:把漂白晾曬好的苧麻用水浸濕,分成細條,結成紗條;
3、紡紗:使烘干好的紗規律的紡在小竹管上,形成葫蘆狀;
4、穿扣:每一根紗線穿過梳扣;
5、刷布:重復刷兩次漿,第一次毛漿摁緊結頭;第二次正漿細致刷,使其光滑易進行織布工序。使用的米漿必是濕浸6小時的早稻米。
夏布制作的噴漿是至關重要,這一環節一定要細心,掌握天氣、氣候,一是米漿一定要磨潤、細,做漿米一定要選用早粳米,而且要用冷水浸泡8—10小時左右,二是苧麻紗要選擇全手工打麻,做績紗的原料,苧麻不能用漂粉漂白,而是要放在太陽底下用水自然漂白作為原材料,涮出來的夏布更好。
6、織布:織布溫度濕度適中,過冷過熱對夏布生產都不適宜,影響夏布質量。
六、品種分類
夏布品種甚多,以經緯線編織之不同,可分為平布、羅紋布;以麻線粗細不同,可分為粗布、中莊布和細布。原來的一匹夏布長70尺,寬2.1尺??坶T有340—480?,F在一匹夏布長150尺,寬1.05尺??坶T有460—520,而最好的有800—1000扣。
七、傳承發展
自古以來,夏布手工制作技藝傳承并不是只依靠家傳祖授,而是靠廣大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并加以改進提高發展的生產技術,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至今,梳理出來的傳承譜系為:
第一代:王克昌,男,光緒四年(1878年)出生,以織夏布為生,已過世。
第二代:王春元,男,民國三年(1913年10月)出生,以織夏布為生,已過世。
第三代:楊元生,男,1941年6月出生,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以織夏布為生,已過世。
王金華,男,1930年10月出生,以織夏布為生,已過世。
第四代:王雨生,男, 1962年3月出生,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現為雙林夏布制作協會會長,作坊負責人。
李茍生,男,1962年1月出生生,以織夏布為生。
第五代:林秋生,男,1975年12月出生(王雨生的徒弟), 以織夏布為生。
張小寶,男,1988年8月出生(王雨生的徒弟), 以織夏布為生。
余紹輝,男,1990年6月出生,以織夏布為生。
八、意義價值
雙林夏布以其制作技藝歷史悠久,較為完善的制作工藝和超高的制作手藝,對研究傳統技藝文化和當地傳統生活習俗具有很好的民俗價值, 對維系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是傳統技藝文化活著的歷史見證。制作全憑手工技藝,流程長,工藝復雜,制作過程具有一定的藝術性,是一項體現人們智慧結晶的工藝;世代相傳扎根于分宜雙林的文化傳統,深刻體現了分宜人民傳統的勤儉持家美德。夏布具有清汗離體、透氣散熱、挺爽涼快、天然抗菌的優越性,廣泛應用于制作高檔的服裝、床上用品、褥墊、墻布、門簾、工藝美術品面料。夏布產品銷售到東南亞等各國,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很大。日本、韓國等一些國家,人們由生至死都離不開夏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