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年8月2日
分宜,分外宜人地、民生知名城。這里文化底蘊深、生態稟賦好、發展前景美,一詩一書一屏一座城。
一、得名一句詩:分得宜春地。分宜簡稱鈐,得名宋末元初文人趙文所撰詩句“分得宜春地”,自公元984年立縣以來,地名不變,地域不變,隸屬小變。地處江西中部偏西,位于珠三角、長三角和閩東南三角交匯點,是一類中央蘇區縣和革命老區,下轄7鎮3鄉2個街道辦和1個省級工業園區,135個行政村和27個社區;國土面積1389平方公里,七分山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總人口34萬。
二、揚名一本書:《天工開物》。分宜是江西十大文化古縣之一,自古文風鼎盛,名人輩出,東漢名士陳重、唐代江西首個狀元盧肇、元朝文史學家歐陽玄、明朝首輔嚴嵩、“靖難”之變主要人物黃子澄等鹿鳴瓊林。明朝宋應星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被譽為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成書于此。
三、美名一畫屏:東偏一畫屏。分宜紅色文化濃,屬中央蘇區,是紅色革命老區,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王震、黃公略、王首道、肖克等均在分宜開展過革命活動。古色文化深,有明朝鳳凰山鐵礦冶煉遺址、南京明城墻磚窯遺址,中國傳統古村落介橋村、防里村、塘西村等人文景觀,贛西最大的客家建筑鄧家圍屋,還有洞村竹編、分宜版畫等天工技藝,是中國夏布之鄉。綠色文化優,山有大崗山、蒙山、鈐岡嶺;水有袁河、鈐陽湖、孔目江;洞有中國洞都群、洪陽洞;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6%,森林覆蓋率65.76%,被譽為亞熱帶植物基因庫,中國林科院在此設立亞熱帶森林實驗中心,建有全國僅二、江西唯一的國家級森林生態站。
四、知名一座城:民生知名城。分宜有工可富,有農可穩,有商可活,系贛西新宜吉六縣轉型合作示范區,屬廣州、深圳、上海4小時經濟圈,到明月山機場只需1小時。麻紡小鎮、螺螄小鎮、龍舟小鎮、夏布小鎮活力迸發,以雙林三鮮、電廠螺螄、大崗山臘肉為代表的“八大碗”“十小樣”獨具特色,源于分宜的“黨建+頤養之家”養老新模式全省推廣、全國叫響,百姓在15分鐘生活圈中安居樂業,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分外宜人地、民生知名城。